校園安全智能預警系統(tǒng) 0.8秒攔截風險,智慧防災更安心

樓梯間學生奔跑,AI即刻語音提醒;可疑人員靠近校門,系統(tǒng)瞬間報警……在云霄縣校園里,人工智能正成為防災減災救災的“火眼金睛”和“智慧大腦”,為師生安全構筑起一道堅實的數字防線。
智慧預警:風險捕捉“快準穩(wěn)”
樓梯安全“秒守護”:部署AI行為分析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樓梯間公共區(qū)域。一旦捕捉到推搡、奔跑等危險動作,系統(tǒng)0.8秒內發(fā)出語音提醒,有效預防踩踏事故,同時嚴格保護個人隱私。
校園安防“無死角”:在出入口、教學區(qū)、宿舍等關鍵節(jié)點,搭載人臉識別算法的AI邊緣計算服務器精準識別人員身份。對未登記或黑名單人員,系統(tǒng)即時預警,識別準確率高達99.3%。攀爬圍墻、聚集斗毆等異常行為同樣難逃“法眼”。
隱患識別“全天候”:整合物聯網、圖像AI算法等技術,構建智慧化校園管理系統(tǒng),涵蓋非法入侵預警、火災預警報警、樓道防踩踏預警等模塊,讓潛在風險無處遁形。
應急中樞:指揮調度“一張圖”
“六張圖”統(tǒng)攬全局:打造教育應急指揮“智慧大腦”,匯聚災害風險點、應急力量、物資儲備、應急預案等關鍵信息,繪制“風險隱患”“應急隊伍”“應急物資”“應急路線”“應急預案”“避難場所”六張電子作戰(zhàn)圖,實現資源一目了然。
響應處置“快如電”:依托智能化平臺,實現“1分鐘出動、3分鐘到場、5分鐘處置”的快速響應目標。人員調度更精準,作戰(zhàn)指揮可視化,評估分析更智能,大幅提升應急處置效率。
災情評估“有依據”:利用遙感影像、無人機、衛(wèi)星定位等技術,
可在災后快速精準評估人員傷亡、設施損毀情況,為科學調配救援力量和資源提供強有力支撐。
能力躍升:從“人防”到“智防”
模式根本轉變:AI深度應用推動校園安全管理實現三大轉變:從事后追溯轉向事前預防,從單點防控轉向體系防控,從人工巡檢轉向智能研判。
賦能“防抗救”全鏈:強化大數據、AI在風險分析、監(jiān)測預警、指揮調度、物資管理中的應用。探索構建“業(yè)務架構、場景應用、技術標準”三位一體的智能防災新模式,為行業(yè)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智能驅動”奠定基礎。
預見性防御增強:利用AI分析實時數據(如水位、降雨量),可預測災害蔓延路徑和影響范圍,為提前轉移師生群眾、調配資源贏得寶貴時間,推動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預防型轉型。
未來可期:安全網絡“立體化”
安全教育“活起來”:AI技術讓傳統(tǒng)安全教育從“單向灌輸”變?yōu)椤岸嗑S互動”,“被動記憶”轉為“主動體驗”,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技能。
資源輻射“更廣泛”:生成的可復制數字安全教育資源,有效鏈接“校園—家庭—社區(qū)”,構建起立體化的全民安全防護網絡。
持續(xù)進化“動能足”:隨著AI算力升級,未來的“校園大腦”將具備更強自主學習能力,為智慧安防注入持續(xù)動能,守護校園長治久安。
“防災不是等災難敲門,而是要把門修得更牢。”云霄縣以“AI+”為杠桿,撬動校園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整體躍升,用科技之力為師生編織了一張看得見、反應快、防得住的智慧安全網,讓校園成為更安心、更溫暖的成長港灣。
來源:漳州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