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在全國率先研發出A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上線應用
A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依托無感監測、智能研判、即時干預和數據賦能四大核心技術,對評標區進行全員、全程、全域智能監測。同時,系統載入“風險行為預警”模塊,涵蓋9類45種風險行為,結合語音敏感詞庫及24種AI算法分析模型,預警準確率已達90%,實現監督由“事后查”向“事中管”轉變,讓風險在早期就被識別和干預,確保項目公平推進。
9月4日上午,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度消防系統維保及托管服務等多個項目評標正在進行。評標區內,專家們隨機進入獨立評標室,頭戴耳機、審閱電子標書。評標區的長廊上,一臺1.4米高的人形智能預警機器人在巡邏,實時監控現場秩序。在監督室內,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上由黑藍光點(黑點表示專家座位,藍點代表監控探頭)構成的“要素感知圖”。這是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在全國率先研發出的A 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投入應用的場景。

AI無感見證預警系統依托無感監測、智能研判、即時干預和數據賦能四大核心技術,對評標區進行全員、全程、全域智能監測。同時,系統載入“風險行為預警”模塊,涵蓋9類45種風險行為,結合語音敏感詞庫及24種A I算法分析模型,預警準確率已達90%,實現監督由“事后查”向“事中管”轉變,讓風險在早期就被識別和干預,確保項目公平推進。當系統檢測到評標專家存在風險時,會向監督室內工作人員發出預警,工作人員選擇智能機器人提示或廣播播報提醒相關人員遵守評標紀律,進行即時預警。預警信息及全過程音視頻資料會自動保存至“AI預警池”,并生成監督報告,供后續查證使用。
該系統破解了傳統評標監管依賴人工值守效率低、取證難和監管滯后的難題,成功入選全國“數字賦能審批制度改革典型案例”,成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風險防控的示范樣本。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招投標指導協調科負責人王世峰介紹,他們目前正在開發風險行為分析系統,擬通過歷史數據生成可視化圖表,輔助監管部門科學決策。未來,該局將繼續深化A I技術與“雙盲評審”機制融合,打造覆蓋全流程的數字化監管體系,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向智能化、標準化、公平化邁進。
來源:河北日報





